挖掘机轰鸣,工程车频繁往来,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施工……盛夏时节,在张掖盘道山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紧锣密鼓地加快施工。这个总投资95.7亿元的项目,设计装机容量140万千瓦,是甘肃省2022年省级重点项目,电站建成后,每年可为当地带来约1.6亿元收入,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皇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肃南县工业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发生了巨大变化。1954年自治县成立时肃南地区没有一家工业企业,1955年县合作社组建了加工缝纫组和毡子加工组,自治县工业开始萌芽,到1958年拥有了煤矿、农机厂、皮毛厂、电厂等4户国有企业和1户集体企业,这时区乡也开始新办铅矿、煤矿等企业;1978年改革开放时,全县发展类企业30户,截至2023年全县重点企业达38户,其中规上企业26 户。
1977年的地毯厂
“建县之初,肃南县的工业是依赖畜产品的单一手工初级加工的毯子、靴子褐子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办工业的经验的逐步积累,肃南县工业发展的领域也拓展到生产小型农机具、开发小水电、开采煤炭、石灰石、铅等资源,加工民族特色的地毯、制作皮夹克等。”原县工信局退休职工杨勇说。
1985年肃南皮毛加工厂生产的“雪莲牌”裕固族羊剪绒皮衣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肃南工业发展的重心转入黑河、陶莱河水电开发和祁青地区铁、铜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本世纪以来,又开发了钨、重晶石等资源,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祁青这个聚宝盆已成为肃南工业发展的硅谷,70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和发展,肃南县已建立了集矿产品加工、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水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多元化的工业经济体系。
祁青工业园区
“建县初期的肃南企业厂房简陋、设备差、粗放性加工导致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基本上是县内自产自销。通过七十年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科技含量,工业产品也发生了质的改变,生物公司生产的祁尔康鹿系列产品已打入广东、山东、北京、重庆等市场,玉石雕件也走出了国门,实现了对外贸易零的突破。”肃南县发改局副局长梁顺军说。
兴荣公司铜选车间
1955年县内两家手工业合作社只有8个人,到1957年实现工业产值5.5万元;1958年全县企业有职工130余名,完成工业总产值49.4万元,自治县工业初具规模;1978年全县有企业30户,职工655名,工业总产值达210.7万元;1988年工业总产值越过了千万元,达1047万元;200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1.06亿元;2023年企业员工达5000多人,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工业增加值10.83亿元,年产铁矿石900万吨的镜铁山矿、年产钨精粉2090标吨的新洲矿业公司、年发电15.7万千瓦的西流水水电站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023年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已达到85%。
数字虽然枯燥,却最能说明问题。这些数字的背后,凝结的是肃南县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创新的智慧和精神;倾注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敢闯敢试、实干担当、永不懈怠、一往无前、攻坚克难的辛勤汗水。实干促振兴,正稳步发展的肃南县,已经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明花光伏产业园
近期,肃南县、张掖经开区及甘肃雅祺新材料有限公司“飞地经济”产业园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这是我县实施“工业强县”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县“飞地经济”步入了“快车道”。
近年来,肃南县把“飞地经济”作为实现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集中精力、持续发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各工业园区资源、区位不均衡的限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一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成为推进全县经济强势崛起的强大“引擎”。
立足绿色是肃南底色,生态是肃南亮点的发展定位。多年来,肃南县牢固树立“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鲜明导向,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工业产业升级优化,再续工业发展华丽新篇章。
回首70年沧桑岁月,不忘初心再踏征程。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县工业发展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探索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导向的新路子,再创新时代肃南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