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近年来,康乐镇紧扣这一主线,立足镇村实际,把“凝心铸魂”行动融入田间地头的实践、邻里之间的互动,通过常态化开展接地气、有温度的主题教育,让康乐各族群众都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推动者,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铸魂润心,厚植民族团结文化根基
康乐镇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以学校为主阵地,在康乐明德学校和康乐幼儿园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通过讲述民族英雄故事,解读共同体理念,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打造“马背讲堂”“草原宣讲队”等宣讲品牌,用“家乡话”传递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推动理论教育贴近群众生活,让民族团结理念走进牧户帐篷、田间地头。同时,挖掘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30余篇,打造主题帐篷5座、故事亭8座,构建起集教育、宣传、展示于一体的主题教育阵地,营造了“人人讲团结、处处皆和谐”的浓厚氛围。
守望相助,凝聚共建共享强大合力
针对辖区内牧户居住分散、生产生活存在不便的实际,康乐镇推动团结互助常态化服务,由汉、裕固、藏、回族等多民族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深入草原开展政策宣讲、养老帮扶、环境整治等服务,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服务2000余人次。大力推广“四级七天”矛盾调解机制、“裕固议家”议事协商模式,营造和谐社区环境,增强各族群众的归属感。通过“同心小屋”开展便民服务,实现各族群众“有事共商量、困难齐帮忙”的互助风尚,生动诠释了各民族手足情深、守望相助的深刻内涵。
同心筑梦,绘就时代家园美好蓝图
康乐镇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创新推动各民族群众共同增收致富。依托得天独厚的草原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养殖两大产业。在康乐草原4A级旅游景区,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民族特色餐饮、骑马体验、歌舞演艺等旅游服务项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各族群众真正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同时,因地制宜推进特色种养业发展,重点打造了桦树湾村羊肚菌种植、墩台子村有机蔬菜基地、伊犁褐牛“投母还犊”等特色项目,通过技术共享、渠道共建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各族农牧民抱团发展、共同富裕。如今的康乐镇,正在共建共享中朝着“产业兴旺、生态优美、团结和谐”的时代家园稳步迈进。
下一步,康乐镇将紧跟时代步伐,立足实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植康乐各族人民的心中,共同绘就产业兴、百姓富、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