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马蹄乡,独特的“林长+骑警”模式正为这片生态与文化交融的土地保驾护航。马蹄乡坐拥马蹄寺景区,这里不仅有珍贵的石窟古迹,更有广袤的高山密林与丰美的草原,是肃南县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林长+骑警”模式的推行,将林长的统筹管理与骑警的一线执行紧密结合,开启了生态资源保护新篇章。
一、创新机制:三级林长联动骑警,织密责任网络
马蹄乡构建了“县级林长抓统筹、乡级林长抓落实、村级林长抓具体+骑警队全力执行”的四级联动体系。乡级林长依据马蹄乡林草资源分布特点,精确划定巡逻重点区域,如马蹄寺景区的石窟周边生态敏感区、山区的珍稀林木保护区以及草原的水源涵养地等。村级林长凭借对本地情况的熟悉,为骑警队提供详尽的林草资源基础信息,协助骑警队与当地牧民群众建立紧密联系,形成“林长定责、骑警履责、群众督责”的高效闭环管理模式。目前,马蹄乡共设立各级林长65名,专业骑警队1支,配备队员7名、训练有素的巡逻马匹7匹,实现了对全乡重点林草区域和景区的巡逻全覆盖。
二、生态守护:马背上的“林草卫士”担当作为
骑警队作为林长履行生态保护职责的“移动尖兵”,将生态守护融入日常巡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按照“林长+网格化”管理要求,骑警每日对林地、草原、河流等区域展开细致巡逻。每当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期,骑警队员们便整装出发,沿着林缘线艰难前行,及时劝阻野外吸烟、烧荒等违规用火行为。同时,在秋季盗猎高发期,骑警队凭借马匹的机动性深入山林加强巡逻,有效遏制了盗猎行为的发生。此外,骑警队还积极参与林长部署的生态修复项目监督工作,如通过马蹄寺景区石窟周边植被修复工程中,骑警队每日前往施工区域巡查,防止施工机械对周边林木造成破坏,确保植被修复项目严格按照林长要求高质量完成。
三、实践成效:生态与民生双赢的“马蹄经验”
骑警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生态保护与旅游服务有机结合,成为“林长+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典范。在巡逻过程中,积极向游客宣传祁连山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每年覆盖游客超过40万人次。结合“林长+宣传”系列活动,在景区广场通过讲述真实的生态保护案例,让游客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林长+骑警”模式为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与景区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这一模式不仅彰显了“林长制”在统筹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强大制度优势,更与骑警队肩负的重大活动安保、景区治安巡逻、突发事件处置、生态环境保护和服务牧民群众等核心职责深度契合,尤其是在夏季旅游旺季,骑警队在各大景区的常态化亮相,既保障了旅游秩序,又强化了生态守护;未来,随着这一模式的持续深化,祁连山脚下的绿水青山将在“林长+骑警”的双重守护下焕发更迷人的光彩,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