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适老化模式

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田——2022年肃南县大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3-02-27 15:32 来源: 肃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雷蕾 背景色:

一场场带着新鲜“泥土味”的政策宣讲,一件件有温度“冒热气”的志愿服务,一份份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文化惠民套餐……在肃南县大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场景处处可见。

该乡着眼于建强志愿服务阵地,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优化文明实践项目,丰富文明实践活动,打造文明实践品牌,成立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了宣传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矩阵化”全域覆盖落地见效

2022年以来,乡党委高度重视、全面研究部署,成立大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通知》,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把全域推进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致力于打造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矩阵”,以文明创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活动方式,该乡充分发挥乡贤、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等作用,引导广大群众争做文明实践志愿者,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统筹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搭建起理论宣讲、卫生服务、科技创新、教育体育、文化普法五大服务平台。

“白庄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硬件设施”和教育实践活动两手抓,充分利用村委会阵地打造活动室,建立管理运行制度,成立志愿者、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服务队伍,引导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明守法、崇德向善,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尚,全面提升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大河乡白庄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高彦瑞说道。

“多样化”实践活动有声有色

精准对接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五项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造“马背书屋”“草原帐篷讲堂”“牧童之家”“送医送药爱心服务”等特色鲜明、服务优良的实践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入脑入“行”,彰显服务活力。

去年以来,按照“抓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思路,聚焦水、电、路、网、讯,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对209户群众房屋进行风貌改造。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责任,种植各类苗木2000余株,完成绿化面积175.6亩,开展“巡河我先行、争当河小青”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整治河道、水库“四乱”问题9处,清理垃圾70余方。持续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清洁村庄”巩固提升活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30余(场)次,清理生活垃圾369吨,拆除清理破棚烂圈、乱搭乱建等14处,新建卫生厕所27座,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涵养美丽乡村文明乡风。

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牧村”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宣讲团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党的理论,讲解党的方针政策,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融合化”志愿服务培树新风

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做什么。“精准滴灌”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志愿服务队紧扣群众需要,通过开展“比学赶帮超”评比、“道德讲堂”等活动,引导群众在评先推优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在家风家教评比中激发“尚善”的道德力量。

健全并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的积极作用,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弘扬文明节俭、婚事新办风尚,反对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不良风气,使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日益深入人心,引导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稳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免费开放乡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放映厅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大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满足群众全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对乡村文化干部培养力度。去年以来,组织文化专干参加各类专职培训4场次,积极打造包括5支裕固族原生态民歌演唱队和4支民族舞蹈队的文艺综合队伍18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

新时代征程期待新气象。下一步,大河乡将继续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推动全乡加速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汇聚起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磅礴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