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适老化模式

下好“先手棋” 补齐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短板

发布时间: 2021-03-10 11:01 来源: 中国日报 作者: 背景色:

防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多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防风险仍需多方努力,既要着力于稳妥处置金融风险,补齐当前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短板,也要持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化解。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多名代表委员认为,尽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显著成绩,但防风险仍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新冠肺炎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信用风险具有一定滞后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不能松懈,要统筹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要以防范风险为底线,维护金融稳定。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核心。‘十四五’期间,面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要尽可能规避外部因素对我国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宏观杠杆率稳定或下降仍需长期努力。

此外,随着经济复苏,宏观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有代表委员建议,把握好政策“不急转弯”的节奏。在经济回归常态后,杠杆率还是偏高,需要逐步降下来。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个别债券违约事件,也引发了市场担忧。

紧盯重点领域

对于防风险重点领域,代表委员建议,应重点关注银行业资产质量、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金融创新等领域。

在银行业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可能有反弹风险。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不断凸显,尤其是中小银行受客户结构和业务范围限制,资产质量下降较快。随着部分应急性金融政策可能逐步退出,前期累积的市场风险将逐渐暴露,可能推动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较快上升。

在金融控股公司、大型互联网平台方面,也有代表认为,金融控股公司通常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大型互联网平台存在影响互联网市场公平竞争、给金融监管带来挑战、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等风险。建议从依法依规加强反垄断监管、加大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力度、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力度和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等方面,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此外,从细化外部监管规则和提升内部治理能力两方面着手,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在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方面,要遵循金融基本规律,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一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活动,也应依法依规纳入监管、持牌经营。对“伪创新”“乱创新”予以严厉打击,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构建长效机制

多名代表委员认为,面对金融业运行可能存在的防风险“短板”,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框架,构建防风险长效机制。

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方面,从危机防范、危机应对和周期管理等维度明确宏观审慎政策目标;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体系,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的准确性;前瞻性开发和储备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加强逆周期调节和穿透式监管为重点,健全金融机构逆周期资本缓冲、风险准备金、压力测试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理顺政策传导。

在加强对金融科技监管方面,对于金融科技所形成的监管套利,以及可能形成交叉风险的创新业务,要按照统一监管原则,适度监管并出台相关细则,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

针对我国金融机构能“立”能“退”不能“破”的问题,国内外经验教训证明,健全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是国家金融风险治理体系建设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立法构建统一的现代破产法律体系的必然内容,建议修订企业破产法,增设“金融机构破产”专章。

在信贷风险防控方面,金融业需继续努力做好自身信贷风险防控工作,建立不良资产严分类机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避免造成风险累积。金融机构要及时补充资本金,针对压测结果提高拨备水平,增强化解风险、承担损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