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适老化模式

【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守护碧水清流——张掖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2-04-26 08:48 来源: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祁晓蓓 背景色:

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安排部署,凝心聚力、探索创新,立足生态战略大局,狠抓河湖长制重点任务,采取精准务实的举措,深入推进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湖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2019、2020年河湖长制考核排名均为全省第二位,河湖长制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河湖生态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完善组织架构全面建立河湖长运行机制

全面建立“四级”河湖长体系。全市212条河流及山洪沟道、81座湖库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的“双河长”工作机制和“河湖统管、体系互通、监管合一”的一体化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共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1142名,创新建立部门对应机制,在河流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1072块。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全面建立,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齐抓共管格局。

健全完善配套制度。2017、2018年在全省率先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湖长制工作方案》,先后制定河长会议、工作督查等6项必建制度,创新制定部门联席会议、工作执法联动等5项制度,河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统筹左右岸,协调上下游,分别与金昌、武威、酒泉、嘉峪关市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跨界河流环境治理,协同创建美丽幸福河湖。

高效开展监督检查。各级河湖长认真履行河湖保护、管理、治理“三位一体”职责,及时排查解决了河湖四乱、河道采砂、岸线生态等涉河湖方面的问题。五年来,全市河湖长累计巡河湖10万多人次,各级河长办积极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河流对应责任部门扎实落实监管职责,积极开展日常巡查,责任河流管护到位,联席部门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协同推进河湖管理工作。

探索创新多元管护模式。推行“河长+无人机”模式,建立健全“河长+警长”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在重点干支渠设立“渠长”、重点河滩设立“片区长”,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和联合执法,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拓展延伸监管触角,聘用260名脱贫群众和生态护林员担任巡河湖保洁员,聘请697名社会监督员管河护河,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设立市县河湖有奖监督举报电话,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河湖管护和监督。

深化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任务

持之以恒抓水资源管理。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全过程监管取水项目审批和计划管理。坚持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将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目标完成情况、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农村供水保障、河湖管理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内容,并组织开展年度考核。

围绕现代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行高效节水,重点推广管灌、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63万亩。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均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认真实施黑河水量调度工作,形成以“全线闭口,集中下泄”为主,限制引水为辅的调度措施,全力以赴抓调度。连续22年完成黑河水量调度任务,累计向下游调水253.06亿立方米,占境内来水总量的60.7%,实现了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居延海连续17年不干涸,创造了内陆河人工调水的奇迹,受到国务院、水利部等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

坚定不移抓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持续巩固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改整治成果,全面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管,举一反三排查整治祁连山保护区外围、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36座引水式电站(保护区内17座,保护区外19座)全部建成不受人为控制的生态流量下泄设施、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和流量计量设备,确保生态流量足额下泄,保障河流生态安全。各类运行水电站均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到规范运营。按照关停退出水电站签订的补偿协议,落实补偿资金支付工作,关停退出的8座水电站,共下达补偿资金2.1亿元,关停退出任务全面完成。

全面细致抓水域岸线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山丹河、梨园河、洪水河等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和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任务,共划界河流171条,划界总长度5437公里,进一步明确了河湖管理保护红线,超额完成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任务,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严格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及时修订市级河流“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山丹河、梨园河、洪水河、东大河、西大河等重点河流健康评价,为各级河湖长决策河湖治理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为河流、湖泊的治理开出对症良方,也为长期管养划定因地制宜的“路线图”。

聚焦重点工程河流生态显著改善

综合施策抓水污染防治。采取控源截污、截污纳管、清污分流等措施,彻底整治甘州区4条黑臭水体,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地表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流域生态明显改善。对入河排污口、河流交汇处等重点部位实行在线视频监控,对黑河干支流和湖泊湿地进行定期监测,有效保障了河湖水体质量稳定达标。推进污水治理和中水回用,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指标要求,六县区城区再生水利用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技术,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废旧农膜、尾菜、畜禽养殖废弃物、秸秆实现资源化利用,化肥使用量增幅低于控制指标,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目标。

多措并举抓河道治理。坚持把改善水生态环境作为建设幸福河湖的重点任务,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联合执法、春雷2021、“聚焦小微边 共建幸福河”等河湖管护专项行动,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五年来,发现并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06个,整治率100%,河湖“四乱”得到有效遏制,河湖自然岸线逐步恢复,河道行洪通道更加畅通。全面落实采砂管理县级河长、水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管和行政执法4个责任人,不断完善采砂管理责任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河道非法采砂乱象,河道采砂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可控。深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全面完成全口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汛前排查检查和河道超标准洪水演练,切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不懈抓水生态修复。把实施重大生态项目作为修复水生态系统的关键举措,统筹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项目。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组织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和以黑河生态带、交通绿化带、城市绿化带、防风固沙带为主要内容的国土绿化造林工程。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高效节约用水,谋划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6万亩城市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项目,加快建设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示范项目,逐步形成水系连通、河库互补、引排顺畅、利用高效的水循环体系,促进河湖水系自然连通,着力维护河湖生态环境,充分彰显“塞上江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