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肃南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97年4月27日,为县政府直属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设残疾人就业服务所、康复指导站、辅具供应站3个下属事业单位。在8个乡镇设立乡镇残疾人联合会,建立残疾人辅具便民服务站, 在102个农牧村、3个社区设立基层残疾人协会。 2023年,全县有各类持证残疾人1521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8%。其中,按类别划分:视力残疾165人,听力253人,言语13人,肢体773人,智力84人,精神90人,多重残疾143人;按等级划分:一级221人,二级405人,三级500人,四级 395人;按户籍划分:城镇254人,农牧村1267人;按年龄划分:0-17岁49人,17—60岁770人,60岁以上702人。
【残疾人培训就业】 肃南县现有16—59周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687人,其中一级119人、二级180人、三级204人、四级184人;实现就业592人,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总数的88.4%。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全年征缴入库319.33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96户265.76万元、企业12户53.57万元;争取2023年残疾人就业帮扶省级示范基地补贴资金15万元。实施2023年“情满陇原助残就业行动”项目,完成自主创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新业态就业岗位补贴23人,完成助盲就业服务项目1人、农村和种养加能手扶持家庭牧场1户。举办残疾人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130余人,组织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参加省市残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26人次。承办全市残疾人手工艺制作提升培训班1期,培训本县残疾人32人。
【残疾人教育与交流】 推进“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与教育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完善“一人一案”教育措施和排查监督机制,分析评估残疾儿童入学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措施,层层包抓到户,推动“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完成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普及率。2023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儿童23人,其中随班就读17名、送学上门6 名,全县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98.5%以上。为全县35名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残疾学生、儿童发放助学金2.85万元,保障残疾青少年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残疾人文体事业】 组织开展“肃南县残疾人冰雪运动会”“肃南县2023年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活动”“欢度中秋佳节,喜迎盛世华诞——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感受传统节日魅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申报建立大河乡、体育运动中心2 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解决周边乡镇残疾人文体活动场所问题。支持残疾人文艺筑梦项目,组织残疾人积极参加省、市文艺汇演、竞技体育等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 联动乡镇残联,采取逐户排查、主动联系、上门服务、集中评残、一网通办等措施,推动残疾人证办理“最多跑一趟”,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动态核定“两项补贴”受益残疾人,2023年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90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53 人,两项叠加享受268人,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145.23万元。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扩围要求,强化临时救助、“单人户”施保工作力度,加强动态监测,兜住兜准兜好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底线。2023 年,全县困难残疾人纳入低保463人,纳入特困供养97人,纳入“单人户”施保103人,做到应纳尽纳、扩围增效。对符合条件的185名残疾人落实临时救助资金63.4万元。按100元/年的标准,为 243名重度残疾人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政府代缴政策,23户25名残疾人脱贫户、监测户等持证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达798人,重残重病患者家庭医生服务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与周边市、县儿童定点机构协调沟通,为“黄金康复期”残疾儿童就近就便提供康复服务,为19名残疾儿童对接政策并提供救助,落实儿童康复资金11.8万元。依托第三方康复机构,为431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其中为各乡(镇)残疾人适配普通轮椅、助行器、拐杖、助听器等基本型辅具100件;为7岁以上有其他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实施康复训练、康复转介服务,落实康复资金6.33万元;为18名有康复意愿的残疾儿童持续提供5000—20000 元的康复救助,落实救助资金22.5万元;根据残疾儿童身体和心理状况,为30名残疾儿童少年适配辅具,满足残障人群各类辅具需求。在皇城、祁丰等7个乡镇建立辅助器具便民服务站,配备成人轮椅、儿童轮椅、助行器、腋拐等各类基本型共享辅具301件,落实资金8.8万元,实现辅具使用全覆盖,全县精准康复服务率达99%。推进“精康融合行动”,紧盯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实际,加大资金预算和投入力度,通过结对关爱、日间照料、家庭医生签约、落实用药补贴等方式,为全县103名精神残疾人提供人性化支持服务,落实用药补贴4.23万元。争取落实改造资金10.5万元,完成皇城镇、白银乡、康乐镇、 红湾寺镇30户无障碍改造任务,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
【残疾人权益保障】 坚持把信访维权工作作为残联联系残疾人的纽带,建立以乡(镇)残联为骨干、农牧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为依托的信访维权格局,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把残疾人信访维权问题解决在基层。开展“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等活动,发放法律、政策宣传资料1000余份。建立法律援助站,开通24小时热线绿色通道,为残疾人提供“全过程”法律咨询、受理、援助服务,2023年解答 残疾人法律咨询6人次,转接法律援助案件2件,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困难残疾人“结对关爱”行动,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开展“扶残助残有你有我”志愿服务和重度残疾人关爱服务系列活动,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