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适老化模式

《肃南年鉴2021-肃南县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22-08-05 16:42 来源: 《肃南年鉴2021》 作者: 县志办 背景色:

肃南县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底线性任务,紧盯问题整改,分级挂牌督战,精准施策帮扶,强力推进“3+1”冲刺清零行动、五大专项提升行动、“百日攻坚”行动,各类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项目建设全面完成,贫困户稳步增收,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拧紧压实责任,强化挂牌督战实效

建立县级领导牵头督战责任制。对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严格落实“月调度、季分析”制度,主要对挂牌督战方案落实、督战责任人入户和帮扶措施落实情况、“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进展情况、5大专项提升行动进展情况、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落实等重点工作进行调度和督战。认真落实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按照省扶贫办《关于全覆盖抽查帮扶责任人到户帮扶工作情况的通知》要求,每月按照市、县、乡三级帮扶单位3∶3∶4的比例,以家庭基本情况、落实“一户一策”情况、“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等4个类别10项指标为重点内容进行抽查。

全力冲刺清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饮水安全和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等重点领域开展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的“过筛子”摸底排查,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固强补弱,全力推进冲刺清零。一是全面巩固义务教育成效。全县基础教育学段学生应享尽享“三免两补”“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等7类32项各级教育资助政策,2020年全县共投入学生各类免补资金1443.19万元,构建了15年基础教育全免费和10年高等教育奖励救助体系。经统计,肃南县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最高可享受79848元的免补资金。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行政督促复学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利用学籍管理系统加强学生异动情况动态监测,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7个乡(镇)均建成寄宿制学校,并实现了食堂和标准化灶具配套、图书室和书籍资料配套、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配套、体艺卫活动场所和设施配套、各种功能室建设与设备配套的“五配套”目标。二是精准落实基本医疗政策。建档立卡人口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县内所有医院(卫生院)全部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报销等制度,县级医院每个科室有一名执业医师,乡镇卫生院有一名助理医师或全科医生,村卫生室有取得从医资格证的合格村医,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及合格医生配备达到“三个一”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标准。持续落实“4+1”个性化签约服务,采取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县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33个(其中市级专家26人、县级专家31人),建档立卡户家庭医生签约率和“一人一策”帮扶措施落实率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政策范围内费用平均报销比例稳定在90.3%,高于全省85%的规定。三是加强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在全面完成全县4538户农牧户平房安全性鉴定和标识的基础上,坚持每季度开展1次住房拉网式排查,分类指导,分户施策,及时排查新增危房,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切实巩固“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清零成果,确保了农牧户住无危房。经第三方专家评估组鉴定,全县所有建档立卡户住房为B级以上。四是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围绕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4项指标,定期对农牧村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排查,建立了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台账,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定期对全县71处人饮工程进行水质检测、公示。年内完成总投资1152万元,持续推进农村苦咸水改水工程等饮水安全提升改造项目,农牧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入户率均达到100%。经水质定期监测,全县农牧村饮用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五是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对全县低保家庭、特困供养家庭、残疾人家庭、患有大病或长期慢性病家庭以及老年户家庭等重点群体家庭开展边缘户摸底核查工作,经核查,全县已脱贫户全部稳定脱贫,不存在脱贫监测户和新识别贫困人口。制定《肃南县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预警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加大动态监测力度,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及时为101户320人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购买了每人100元的防返贫保险。

紧盯短板弱项,全面巩固提升

着力脱贫攻坚,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已脱贫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为重点,把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财政保障、兜底保障等五大专项行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全力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在产业扶贫上,加大细毛羊“两年三产”、黄牛冻配改良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用足用活每年600万元支持绿色畜牧业发展县级扶持资金、150万元浅山区发展肉牛补助资金和肉牛养殖产业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累计向618户养殖户发放专项贷款9529.8万元,贴息497.8万元,新增肉牛9500多头,向172户肉牛养殖户发放补助资金94万元,投资380万元的高山细毛羊畜种改良站和剪毛储毛棚已投入使用。目前,五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农作物播种面积0.75万亩,牲畜饲养数量达到8.46万只,从事养殖的已脱贫户占到全村建档立卡总户数的75%以上。制定出台《肃南县2020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对非贫困户种养产业应保尽保,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在就业扶贫上,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各类就业补助资金补贴类政策的通知》,积极鼓励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9场次,通过线上招聘平台为省内外70家企业发布招工用工信息138条,提供就业岗位5642个,全县共输转城乡劳动力3998人。开展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期710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8人。对全县101户320人建档立卡人口的就业输转意愿进行详细摸排掌握,主动对接输转地,共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5人。开发的204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全部到岗开展工作,共吸纳19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就地就业,并为每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符合条件的两名外出务工建档立卡户落实交通补贴、生活补贴、劳务奖补共计6900元,精准帮助农牧村劳动力输转就业。在消费扶贫上,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建立肃南县消费扶贫生活馆,在北京举办“畅游山水肃南·乐享高原美食”全域旅游暨农产品推介会,与100多家央企联盟高管联姻座谈,在厦门市湖里区开设肃南县消费扶贫特产馆,并积极开展肃南扶贫产品网上展销会,“淘宝·肃南特产馆”以及“陇银商城·肃南特产店”主要销售肃南特色牛羊肉、藜麦、传统手工艺品等农特产品,以肃南特产为标识进行统一包装,并统一仓储、发货,确保了产品质量。积极开展农特产品金秋消费季直播带货活动,以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消费扶贫生活馆等为主要载体,通过直播销售肃南农特产品带动扶贫,肃南细毛羊羔肉、风干牦牛肉等消费扶贫特色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达750万元。在通村道路建设上,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G213肃祁二级公路、S18张肃一级公路张掖至康乐段等国省干线项目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金马路等乡村公路窄路加宽改造项目全面完工。在兜底保障上,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保障政策和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草原补奖等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政策措施和兜底保障政策,实现城乡居民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在生态扶贫上,结合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共295户920名农牧民群众进行了搬迁,承包草原全部落实禁牧,生产生活设施全部拆除复绿,从搬迁农牧民中每户选聘1名生态管护员,每年发放报酬3万元,搬迁户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全面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实施草原禁牧702.8万亩、草畜平衡1389.1万亩,每年落实草原补奖资金1.95亿元,农牧民每人保底收入达到3353元,全县农牧民草原补奖资金每年人均达到7506元。

整治人居环境,消除“视觉贫困”

以整治脏乱差、管控污染源为重点,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健全完善共管共享机制,推行绿色发展,转变生活方式,不断促进农牧村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分类推进“厕所革命”。合理选择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式、生物降解式、双坑交替式等无害化厕所建设模式,全面落实改厕补助政策,8个村完成整村改厕,新改建公厕8座、户厕1046座,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00%、117%。目前,累计完成19个整村改厕示范村建设、乡村公厕85座、户用卫厕4964座,全县户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53.2%,行政村公厕除空壳村、搬迁村、禁牧村外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聚焦城乡环境卫生“盲点”“死角”,深入实施全域无垃圾行动、清洁村庄行动和农牧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康乐镇等3个全域无垃圾示范乡镇和西柳沟村等13个全域无垃圾示范村整治成果, 31个“清洁村庄”创建任务全面完成,肃南县城、康乐镇分别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卫生乡镇”。三是稳步推进污水处理。充分发挥河长制管理作用,将农牧村水环境治理纳入管理范围,投资6845万元,新建马蹄、明花、康乐、祁丰、皇城5个乡镇和祁青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目前,所有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实现7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同时,梯次推进集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探索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农牧户付费制度,年内污水收集处理率达45%以上。

完善帮扶机制,强化工作力量

持续增强驻村帮扶工作保障能力,坚持做到“四个不摘”,持续提升帮扶工作实效。一是调整充实帮扶力量。由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副书记分别联系 5个建档立卡村,并按照县级干部联系1—2户、科级干部联系1户的标准建立了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联系帮扶制度。实现县级领导包村、部门单位联村、帮扶干部到户“三个全覆盖”和帮扶措施“四到村”“十到户”。二是严格落实帮扶责任。进一步细化联系帮扶责任和帮扶措施,组织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乡镇包村干部、村支书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深入农牧村第一线,与建档立卡户深入分析今年持续增收的各项措施,完善了全县101户已脱贫户的“一户一策”巩固提升计划。三是坚持驻村帮扶正向激励。按照属地管理职责,抓好驻村帮扶工作队日常管理,建立激发驻村帮扶干部工作活力的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机制,全面落实帮扶工作队员驻村补助和乡镇津贴,为驻村干部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落实了免费健康体检。将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工作经费从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了目前的3.6万元,并配套了每年1万元的第一书记专项经费,2019年度有2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受到省级表彰奖励,3名市县级帮扶工作队员受到市级表彰奖励。

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抓整改

坚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举一反三、主动认领,聚焦问题清单、靠实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方案,坚决做到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全面彻底抓好问题整改,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来,反馈和主动认领的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研督导反馈意见、省委第九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反馈、省委第九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谈话反馈、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脱贫攻坚“回头看”等各类问题共176项,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100%。近期台盟中央民主监督、第一批脱贫攻坚普查、2020年贫困县摘帽第三方评估、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抽查督导发现问题清单反馈的21个方面61个问题正在梳理整改中。

完善帮扶机制,强化工作力量

一是调整充实帮扶力量。由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副书记分别联系 5个建档立卡村,并按照县级干部联系1—2户、科级干部联系1户的标准建立了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联系帮扶制度。实现县级领导包村、部门单位联村、帮扶干部到户“三个全覆盖”和帮扶措施“四到村”“十到户”。二是严格落实帮扶责任。进一步细化联系帮扶责任和帮扶措施,组织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乡镇包村干部、村支书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深入农牧村第一线,与建档立卡户深入分析2020年持续增收的各项措施,完善了全县101户已脱贫户的“一户一策”巩固提升计划。三是坚持驻村帮扶正向激励。按照属地管理职责,抓好驻村帮扶工作队日常管理,建立激发驻村帮扶干部工作活力的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机制,充分调动驻村帮扶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监管使用,切实发挥资金效益

一是按照“权责匹配”原则和“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要求,督促项目主管部门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按项目要求及时拨付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月报告制度,调整支出统计口径,提高支出质量。二是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三是按照《关于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保攻坚补短板强监管的意见》和《甘肃省扶贫资金监督管理追责办法》的要求,督促落实精准统筹使用扶贫资金和监管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促进资金规范有效使用。四是严格落实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足额安排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截至目前,已落实专项扶贫资金549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873万元,省级资金1261万元,市级资金1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260万元(扶贫办专项扶贫资金2430万元,其中:中央99万元,省级1161万元,市级资金1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0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