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资源建设】机关建档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和《甘肃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开展全县档案规范化管理培育工作。 发挥档案资源优势, 开展档案编研工作,《肃南机构》完成并通过初稿,进行审定编印。 2019 年 3 月, 县档案馆荣获“全省县级国家三星级档案馆”称号, 县文广局荣获省一级档案室,县司法局、祁丰藏族乡、祁青工业园区荣获省二级档案室,西柳沟村、隆 畅社区荣获省三级档案室。 重点领域建档工作。 上门指导县委组织部、 县委统战部以及县财政局、宗教局、卫生健康局、教育局、城建局、原文广局、旅游局、编办、图书馆、农办等单位档案整理。 为确保自治县机构改革中涉改部门单位档案全宗齐全完整、 安全规范, 主动协调各涉改单位做好档案收集、归档、整理、移交进馆等工作,先后深入县委督查考核局、农办、物价局、编办、工信局、水务局、安监局等部门单位进行专项上门指导。农牧村建档工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抓好村级档案管理工作。 深入乡镇、社区开展业务指导,对村级各类文件材料的 归档提出明确要求。认真开展红湾社区、裕兴社区 和隆畅社区规范化建档指导工作。 体制外建档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及省级试点工作。与大河工业园区管委会协调合作,完成档案整理工作。
【档案基础事业建设】档案馆功能建设。 切实履行综合档案馆建设的主体责任, 完善配套设施,如资料柜、报纸地图密集架、防磁柜、温湿度记录仪等,加强档案安全存储条件。 推进“肃南记忆”县 情展厅布展工作, 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逐步完善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和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的功能。 档案信息化建设。 实施“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 完成馆藏档案全文扫描、去污、审核及内网挂接 12.8 万余幅、目录 1.2 万条。“双套” 接收工商联、旅游局、团县委文书档案 69 卷,486 盒 7632 件。 提供“一站式”查借阅服务,接待查档人员 480 多人,提供档案利用 1600 多卷,在环保职工的招工、分配、草原纠纷、各中小学编纂校 志、 机构改革等方面发挥了档案不可替代的作 用。 坚持贯彻落实《甘肃省档案馆接收征集范围细则》,多措并举确保档案应收尽收、齐全完整和规范整理。 馆藏资源建设。 全力抓好档案征集工 作,丰富和优化馆藏资源。 向社会及各部门单位征集反映自治县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活动以及具有保存价值、反映地方特色的不同载体的档 案。 征集照片档案资料 2000 余张。“双套”接收工商联、旅游局、团委文书档案 69 卷,486 盒 7632 件。档案安全管理。开展档案安全警示教育,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档案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邀请兰州政安防火知识宣传中心酒泉分中心教官为局 (馆) 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讲座。 邀请县消防大队周参谋来馆现场指导开展消防演练,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灭火器的使用,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对存放的 44 组灭火器 瓶进行更新和检测。
【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档案查询。坚持以满足群众利用需求为导向搞好“窗口”查询服务,实现档案查阅“最多跑一次”。 加强档案开发利用。 制定出台 《关于在全县机构改革中做好档案处置实施意见》 《肃南县县级涉改部门单位档案处置工作方案》, 根据机构改革方案对全县涉改部门单位进行分类, 对不同类别的涉改部门单位处置工作提出具体性指导性意见。专题研究档案处置与管理工作, 细化工作举措,把好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档案处置工作与机构改革工作同步推进。
【档案执法宣传】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这条主线和“新中国的记忆”这一主题,“6·9 国际档案日” 在肃南县红色记忆主题公园, 举办 “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展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和档案工作实际推送档案工作资讯, 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 务。在“甘肃档案信息网”、市档案局网站等发表档案工作动态、信息 26 条。 全员积极参与市档案学会档案学术交流,撰写档案论文 6 篇。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推进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对全县 34 个机关事业单位及 2 个社区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对部门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年度归档工作和档案保管与安全防护, 采取现场检查、 综合评议、 集中反馈等方式,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全县 100 多名专(兼)职档案员参加肃南县县直机关文秘人员培训班, 全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的素质明显提高。 在全县举办财务人员培训班就新会计档案整理规则进行授课, 规范财务档案整理。 主动联系、预约上门至各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手把 手”“面对面”档案业务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机关、乡镇、基层档案群,打破时空限制,在线同时对多个单位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