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文件 > 按公文种类分类 > 肃政办发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肃南县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05-30 17:45:00 背景色:
索引号 620721003/2023-00157 发文字号 肃政办发〔2023〕42号
关键词 农业产业;养殖业 发布机构 肃南县政府办;肃南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3-05-30 17:45:00 是否有效

解读链接:肃南县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省市驻肃)各相关部门、单位:

现将《肃南县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肃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29


肃南县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

为推动全县草原畜牧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创建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根据《张掖市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张政办发〔2023〕21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以全县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为契机,围绕草原保护、饲草料供应、良种繁育建设、畜产品精深加工等内容,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链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持续提高养殖业规模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引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主要目标。2023年,全县现代畜牧业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实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持续提高,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2.54万头和4.2万头,羊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78万只和67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5万吨,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16%,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提高到65%。

2025年,全县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产业聚集度显著提升构建起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5.5万头和5.6万头,羊存栏量和出栏量达到95万只和7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万吨,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6%,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提高到68%,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打造“一村一品”重点村镇3,形成以牛羊为主导、布局更加合理、特色优势明显、产业竞争力强、种养一体循环发展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以畜牧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草原保护体系建设带动绿色循环发展。实施“以草定畜、以畜带草”的草畜平衡发展战略,开展草原动态监测,加强草原管护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构建草原休养生息长效机制,稳步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利用效率。积极推广“草原放牧+舍饲养殖”发展模式,争取实施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有机肥生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扶持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建设净污分流、机械清粪等处理设施,探索建立粪污收集、堆肥还田,就地(异地)消纳处理与利用机制,鼓励发展有机肥生产。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病死畜禽集中收集点,对病死畜禽异地无害化处理落实补助,逐步推行化制、发酵、碳化等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方式。2023年,提升有机肥料加工厂产能,配备相关智能生产设备;2024年,建成病死畜禽跨区域委托处理中心1处,2025年,全县完成“三化”草原综合治理200万亩、生态治理226万亩,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实施主体:各乡镇人民政府,以下各项任务均需乡镇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二)以饲草供应体系建设带动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农牧互促、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依托我县实施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加大饲草种植面积,推动牧草标准化生产,提高牧草产品质量,增加饲草供给能力,构建起高产优质饲草基地和饲草储运体系,实现天然草原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及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有效破解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模式。2023年,新建饲草加工配送中心2处、青贮窖(池)10万立方米,购置配套牧草加工机具45台;2024年,新建饲草加工配送中心2处、青贮窖(池)10万立方米,购置配套农机装备30台(套);2025年,全县饲草面积稳定在16万亩,加工草产品20万吨,调运储备秸秆饲料、青贮玉米5万吨,建成饲草加工配送中心6处,青贮窖(池)20万立方米,购置配套牧草加工机具130台,全县饲草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5%,饲草供给保障能力达到100%。积极推广饲料精准配制、高效低蛋白日粮配置等技术,推动精准配料、精准用料,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严格执行饲草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加大兽药残留和“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监测和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超范围使用兽药、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局、县公安局)

(三)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带动经营模式转变。以落实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支持草原惠成等骨干企业与合作社、农牧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打造一批统筹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产业联合体,带动农户向良种繁育、集中育肥延伸,下联市场向开发生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畜产品拓展,着力在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上求突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和打造产业集群开展精准化、精细化招商,每年引进畜牧产业项目1个以上,跟进重大项目进度,及时掌握项目需求,提供“保姆”式协调服务。2023年,加快“共享牧场”市场引领作用,力促明花乡草沟井万头牛场、百克尔万头毛驴养殖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2025年,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2个,培育省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00个,省市级以上家庭农场80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率达80%以上。(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供销联社、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四)以良繁体系建设带动发展效益提升。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育种单位为主体、育繁推一体的牛羊良种繁育体系。依托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肃南县皇城绵羊育种场和赛美奴高山细毛羊种畜繁育公司推行“保-育-推”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大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年引进优质细毛种公羊200只以上,自繁自育优质种公羊1000只,培育细毛羊核心群200群以上,支持细毛羊产业融合发展,细毛羊饲养量稳定在60万只以上。加快完成“肃南牦牛”遗传资源鉴定工作,坚持开展“肃南牦牛”复壮改良,利用项目资金年引进优质含野血牦牛100头,培育优良种公牛300头,组建“肃南牦牛”核心育种种牛群,落实牦牛贴息贷款,建立牦牛复壮繁育体系,改良牦牛4万头以上,复壮改良率达到70%,牦牛饲养量稳定在12万头以上。加大肉牛冻配改良力度,2023年,明花、皇城等乡(镇)改建黄牛冻配站5座,改良肉牛0.5万头以上;2025年,改良肉牛1万头以上,品种肉牛饲养量达到3.5万头以上,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7%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

(五)以标准化养殖体系建设带动生产水平提升。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制定(修订)推广畜禽场区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鼓励养殖行业协会和企业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支持培育十头户、百头社、千头村、万头镇2023年,全县肉牛(牦牛)养殖千头村达28个,肉牛(牦牛)养殖万头乡(镇)达4个(皇城镇、马蹄乡、康乐镇、大河乡),肉羊养殖5万只乡(镇)达到4个(大河乡、康乐镇、皇城镇、马蹄乡);2025年,全县肉牛养殖千头村达30个,肉牛(牦牛)养殖万头乡(镇)6个,肉羊养殖5万只乡(镇)达到7个。引导养殖场户入驻场区,推动畜禽养殖业从千家万户向适度规模转变,不断提升“小群体、大规模”生产水平,2023年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2025年达到70%以上,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率达9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

(六)以加工营销体系建设带动价值链提升。以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内联养殖企业,外联终端市场,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壁垒,推动活畜交易、县域内畜产品形成规模、品牌共建、联合营销,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支持草原惠成食品有限公司、雪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全力推进牛羊肉精深加工与云仓供应链平台建设项目早日建成,拓展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优质、绿色、有机畜产品,推进养殖、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年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支持引导畜牧业龙头企业创建一批“甘味”知名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绿色有机品牌,依托“赛美奴”“九排松”区域商标和21个“三品一标”证书,年均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展销活动不少于5次,2024年建设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构建“线上+线下”“展示+体验”大品牌大营销体系;2025年新建物流中转配送站1座,打造“平台—仓储—邮寄—客服”一体化电商模式,甘味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3以上,企业知名商标品牌达到4个以上,成功申报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有机产品网络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30%以上,肃南县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科技局、县文旅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靠实责任、强化服务、密切配合,在环境影响评价、用地落实、技术攻关和财政金融扶持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牵引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各乡(镇)政府对畜牧业牵引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负主体责任,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推进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政策措施,保障重点工作顺利推进。(责任单位:县直有关单位)

(二)强化政策支持。乡(镇)在做好畜牧业发展项目基础上,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农牧户借贷产业贴息贷款,保证畜牧产业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精神,强化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市场建设和畜牧业园区的用地保障,不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禁养限养。积极发挥地方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畜牧产业发展。落实各项农业政策性保险扶持政策,探索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大保险覆盖面,提升农业保险理赔服务水平,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疫病风险、灾害风险。(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乡村振兴局、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

(三)强化金融支持。加强银企、政企对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资为主、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推动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落实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机械、牲畜活体等抵押贷款政策,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一企一策”“量身定做”等符合企业需求的信贷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依托社会资本的专业化优势,为畜牧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人民银行肃南县支行、农行肃南支行、工行肃南县支行、县农村信用社,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

(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院地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通过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相结合方式,聘请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兽研所、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专家,对我专业技术人员、养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选派技术人员进行学习深造和技能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快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专家工作站,在人才、项目、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协作新模式。依托乡村振兴肉羊肉牛产业专家服务团、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开展常态化技术培训和服务,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亲乡土的养殖实用技术人才,提升畜牧科技推广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

(五)强化督导考核。全面加强督查考核,有关部门将本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纳入督考一体化平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考核。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抓好畜牧产业推进分析调度,采取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督导畜牧产业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县农业农村局要及时梳理总结产业发展现状、工作举措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建设运行等方面情况,分析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责任单位:县直有关单位)

(六)加大宣传引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吸引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产业建设,形成齐心协力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