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阅读 退出适老化模式
首页 党政动态 美丽肃南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基层政务公开 > 涉农补贴 > 涉农补贴信息

​肃南县关于支持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来源: 2021-08-03 17:09

肃南县关于支持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甘肃高山细毛羊作为我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畜种,是支撑肃南县绿色畜牧产业发展的主打品种。为有效提升绿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统筹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实现农牧业持续发展、农牧民稳定增收,现就支持全县甘肃高山细毛羊(以下简称细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支持政策。

一、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市场等因素,积极推广绿色循环种养模式,着力构建产地环境评价体系、“甘味”农产品品质评价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走“寒旱农业--生态循环--绿色产品--‘甘味’品牌”的发展路子,推动细毛羊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在细毛羊产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加大示范户引领能力建设,通过积极探索有利于细毛羊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形成养殖模式规范、防疫措施得当、加工流通体系健全、多部门协同支持参与的良好局面。

——政策扶持,提振信心。修订完善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有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拓宽社会资金融资渠道,加大在完善产业链条、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宣传和奖励养殖大户等方面的投入,为细毛羊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提振农牧民群众发展细毛羊产业的信心。

——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突出良种繁育推广、饲草料资源化利用、生产管理技术、产品加工营销和疫病防控水平的提升,积极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加强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和联合攻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率,推动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安全、高效发展。

二、工作目标

——生产总量稳步提高。“十四五”期间,全县甘肃高山细毛羊存栏量和出栏量年均分别增长6.6%3.2%,到2025年全县甘肃高山细毛羊饲养量达到60万只以上,年出栏数达到23万只以上;肉毛总产量年均增长3.3%

——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甘肃高山细毛羊规模化程度达到85%以上,良种化程度达到90%以上,适龄母羊占存栏数的比例达到65%以上。建成以羊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区1处。

——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充分发挥“绿色、高原”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基地集群化发展,推进两个“三品一标”建设,提高“三品一标”产品覆盖面和产量,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新取得“三品一标”证书3个以上,累计达到22个以上。积极推进“互联网+品牌农牧业”,不断增强细毛羊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循环体系加快构建。构建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全面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备配套率达到98%,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产业基础安全稳定。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完善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应急处置、检疫监督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保持在100%、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支持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培育

1.巩固繁育基地。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依托大河、康乐、皇城等乡镇甘肃高山细毛羊资源优势,继续加大现有种羊场设施配套升级和优质种畜引进,争取将肃南县皇城绵羊育种场和肃南县赛美奴高山细毛羊种畜繁育公司创建为甘肃高山细毛羊核心育种场,将大河乡、康乐镇、皇城镇创建为细毛羊保种扩繁生产基地。年引进优质种羊60只以上,每只补助3000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培育优良品系。以肃南县皇城绵羊育种场和肃南县赛美奴甘肃高山细毛羊繁育公司为主体,做实细毛羊优良品系培育工作。县皇城绵羊育种场培育适合山地放牧、毛肉兼用、双向高产细毛羊品系,赛美奴高山细毛羊种畜繁育公司培育适合农牧交错区舍饲发展、体大高繁细毛羊新品系。年培育种公羊300只以上,每只补助500元。以自繁自育良繁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对牧户自育优质种公畜奖励,不断提升细毛羊品种质量。年鉴定特、一级细毛种公羊1500只以上,每只奖励200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3.加大核心群保护力度。根据全县各地气候条件、草场类型和细毛羊改良状况,将皇城镇北极村、北峰村、北湾村、向阳村、皇城村、宁昌村、水关村、长方村、河东村、河西村、东顶村、金子滩村、西水滩村、西城村,康乐镇康丰村、赛鼎村、巴音村、大草滩村、红石窝村、上游村、隆丰村,大河乡光华村、大滩村、红湾村、东岭村、西岭村、西岔河村、金畅河村共28个行政村确定为细毛羊核心主产区。在主产区内培育细毛羊核心群3005万只,制定核心群评定标准和补助办法,对评定的核心畜群每户给予3000元补助。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4.开展扩繁增量行动。加大绵羊良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每年选定10个左右组织开展人工授配站(点)给予1万元补助资金;对饲养规模达到100只以上的牧户给予定额贷款贴息补助。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5.深化院地合作。紧紧围绕细毛羊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重点环节的技术瓶颈,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合作,完成甘肃高山细毛羊和高山美利奴地方标准修订、高山美利奴繁育与产业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治等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不断提高细毛羊生产的科技含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6.强化技术创新。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内生动力,着力突破细毛羊产业发展瓶颈性技术,对获得科技进步奖、丰收奖、技术发明奖和申请专利的单位及个人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奖励补助资金。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加大支撑体系建设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县、乡级优秀专家人才、适当吸收乡土优秀人才,组建“专家服务基层服务团”,紧扣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家联系指导服务。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激励机制,对在本专业连续工作25年,任现职10年以上考核均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县内有效政策,落实上一级职称待遇。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传帮带”作用,加大后备干部培养,不断提升年轻干部岗位适应能力和业务水平。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8.完善疫病防控体系。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疫苗管理制度,明确免疫责任主体,保证免疫质量。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抗体保护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和70%以上。每年安排疫苗购置、布病检测、防护费,包虫病宣传及防疫经费,每年安排资金建设一批标准化防疫注射栏。每年安排不少于20万元资金,建设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施10个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9.加大实用技术推广运用。认真做好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不断提升细毛羊产品附加值。繁育方面:继续实施细毛羊“两年三胎”等高繁技术的推广运用,年实施“二年三产”技术3000只以上细毛羊,每只补助60元。标准化生产方面:每年对以村(合作社)为单位开展细羊毛标准化生产(机械剪毛、分级整理、规格打包、统一使用商标)、组织化销售的细羊毛每公斤给予6元的补助,年推广绵羊穿衣2万只,每只补助5.5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10.强化技能人才培训。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民科技教育和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懂农村、爱农业的“三农”队伍,不断增强细毛羊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每年开展不少于5天的细毛羊标准化生产技术、常见动物疫病防控等现代实用技能培训,年计划培训2000人(次)。

责任单位:县委党校、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11.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强细毛羊产业发展涉及的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做好高标准储毛棚、剪毛棚、养殖棚舍等设施提升,进一步落实好机械剪毛等农机购置补贴。持续提升细毛羊养殖环境。年整合项目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

责任单位:县民宗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12.稳定基层服务队伍稳定和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强化对基础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通过办公条件改善、工资待遇落实,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和水平。对乡镇畜牧兽医站按需进行改造提升,不断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助,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助标准。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完善饲草料供应体系

13.打造优质饲草基地。依托明花乡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牧民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苜蓿种植,打造优质高产苜蓿基地13万亩以上。对连片种植优质苜蓿1000亩以上的,按照相关标准予以补助。立足肃南耐寒耐旱草种的特色区域优势,每年在皇城、马蹄、大河等高寒牧区推广种植燕麦、饲用玉米等牧草1万亩,对连片种植20亩以上的,按照相关标准予以补助。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14.提升饲草料加工能力。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构建现代饲草加工体系,鼓励和扶持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开展草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推广播种、收割、揉丝、打捆、打包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技术,推广牧草青贮和草捆、草块、草颗粒、草粉等草产品利用技术,提高牧草转化利用率,形成育种、生产、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草产业化。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15.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畜牧业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和灾害应对工作能力。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年投入资金100万元左右,建设高标准饲草储备库3座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16.实施龙头企业引培行动。抢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通过建立税收、用工、土地、社保等优惠政策的“洼地”,筑巢引凤,以大明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重点引进培育细毛羊产业养殖、加工、流通环节企业。对引进培育的龙头企业给予社会信贷资金扶持。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政府金融办、农行肃南支行、工行肃南县支行、县农村信用社,各乡(镇)党委、政府

17.规范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建和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专业合作社运行规范化带动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每年评选10个以上运行规范、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显著的细毛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每个奖励2万元,作为合作社发展细毛羊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统一组织畜产品销售周转金。

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五)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

18.提升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严格执行肃南细羊毛生产标准,加强对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环节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要求,扶持屠宰加工企业提升设备能力,提高细毛羊产品附加值。对年屠宰量超过1万只、且具有精细化加工的肉羊屠宰企业予以一定奖补。拓展细毛羊肉销售平台,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结合,实现线上与线下销售,大力提升品牌效益。对通过省外建立专卖店、超市专柜以及电商平台销售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的企业和个人,按照相关扶持标准给予物流补助。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供销联社,各乡(镇)党委、政府

(六)持续加强品牌推广建设

19.做大做靓特色品牌。持续巩固“三品一标”认证成果,积极打造肃南“甘味”知名品牌农畜产品,抢占丝绸之路内羊肉市场制高点。对新认证的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识,分别给予2万、4万、6万、10万元的补助。积极开展“甘味”品牌户外广告和媒体宣传活动。鼓励农牧企业、合作社及规模养殖户使用“赛美努”(毛)、“九排松”(肉)畜产品商标和“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牦牛”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年制作羊肉包装盒5000个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七)大力推广“共享牧场”等新型养殖方式

20.推进共享牧场建设。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总结康乐镇赛鼎村和大河乡西岔河村共享牧场试点项目经验,精心组织开展“互联网+订单畜牧业”的发展模式,推进我县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网上营销,不断丰富互联网+绿色畜牧业的载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康乐、大河、皇城、马蹄四个甘肃高山细毛羊主产区,以赛鼎村、红石窝村、西岔河村、韭菜沟片、北滩片、铧尖片、肖家湾村、东城子村、湖边子村等基地为支撑,发展肃南“共享牧场”,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村和家庭农场发展养殖甘肃高山细毛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八)加强要素保障

21.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园区。依托“高原”和“绿色”两大资源优势,统筹全县农牧业发展基础和各乡镇的资源禀赋、区位状况,以大明现代农牧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突出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特色品牌和主导产业基础地位,提升生产设施水平,新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推进标准化圈舍改造,提高科技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加快良种繁育养殖孵化园建设,推进良种繁育的基础配套职能向产业化职能转变。加大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以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引领带动三产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大河乡党委、政府,明花乡党委、政府

22.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堆积发酵、过腹还田还草等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措施,探索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补助奖励机制,对新建养殖场(户)按项目要求给予建设补助,对养殖规模达4000只以上的养殖小区按资源化利用情况给予奖励,确保全县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备配套率达到9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3.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健全农牧业保险服务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抓好“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按照“能保尽保、愿保必保”原则,为有投保意愿的农牧户全面落实细毛羊承保及理赔工作。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各乡(镇)党委、政府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资金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资为主、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各相关单位要积极做好中央和省级、市级有关项目和财政资金的争取力度,特别是农业农村局要全力做好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发展扶持资金和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的争取;乡村振兴局和民宗局要将发展项目更多的倾向于细毛羊产业发展;县财政在现有绿色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年均增加100万元,确保到2025年绿色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达到1000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农业信贷担保等的拉动作用,通过多渠道拓宽融资渠道,激活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县委、县政府牵头牵头抓总、各相关乡镇和部门单位协调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牧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相关乡(镇)和部门单位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主动做好上下沟通衔接工作,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加强统筹协调,确保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查考核。将细毛羊产业发展工作纳入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评价办法,加强对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工作推进落实的督促检查,及时跟踪督导落实。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将作为干部使用、表彰奖励和财政奖补、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营造良好氛围。挖掘各乡镇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发展鲜活经验,总结推广一批发展模式、典型案例和先进人物。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解读产业政策、宣传做法经验、推广典型模式,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力支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网站标识码:6207210004
备案编号:陇ICP备07000941号-1 甘公网安备62072102000121号
主办单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肃南县政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