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承担着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功能。今年以来,肃南县公安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围绕全市公安机关“1366”现代警务建设部署要求,倾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实战特点、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警务体系,全链护航绿水青山“高颜值”向金山银山“高价值”转化。
完善生态警长机制。全面推行“县—派出所—警务区”三级生态警长工作机制,确定生态警长10名,配备生态警员103名。建成生态警务室4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1个、野生动物救助站1个。加强与祁连山保护中心和当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建立联巡、联查、联宣、联办、联治“五联”工作机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2场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次,实现信息共享、线索移送闭环管理,形成“公安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创新建立骑警队伍。组建肃南公安骑警队,培养民辅警骑手8人、义警骑手5人,充分发挥马匹机动灵活、适应复杂地形的优势,常态化开展林区巡逻防控,累计完成巡护里程2500余公里,发现并制止非法狩猎、违规用火、盗伐林木、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违法行为23起。扩大社会参与力量。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组建3支259人的标准化生态义警队伍,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宣传教育等工作,形成“专业力量+群防力量”“生态警长+生态义警”的协同守护体系,累计救助野生动物12头(只),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加强与祁连山分局的警务协议,与属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建立案件联办、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机制,实现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行政主管部门主动移送线索17起。协同相关部门加强森林草原防火,调用无人机参与日常巡查检查,根本性改变传统巡防模式看不远、巡不到的短板问题。丰富普法宣教形式。组建“双语”宣传小分队,依托骑警队打造草原流动生态警务室,开设生态警长法治课堂,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特色宣传,向群众宣传生态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植入生态警务元素,向游客宣传生态保护理念,营造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建成“猛屹”指挥调度平台。打通642路视频监控、147部移动警务终端、80部5G执法记录仪、30架无人机等资源链路壁垒,汇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多部门视频资源,利用无人机搭载的5G图传设备,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和9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和旅游秩序的全方位动态管控,调解涉旅纠纷12起,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20余场,警情处置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强化生态安全立体防控。组建无人机警航中队,列装无人机30架,培训UTC飞手15名、CAAC飞手17名,新增AI智能识别、红外热成像等智能任务模块,构建“中低层无人机、街面视频监控、地面巡逻警力”三层防控网,嫌疑人员、车辆查控和火情监测、火灾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形成智慧协同作战体系。建立空中义警“重巡防”、警用无人机“重宣管”、穿越机战队“重打控”三位一体察打模式,实现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密林水域等重点区域警情提前预判、警力精准投放、警务高效协同。今年以来,预警劝阻非法放牧活动20余次,核查处置线索5条,环境资源类警情同比下降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