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银乡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引擎,大力实施“一线工作法”,推动力量向一线集聚、资源向一线倾斜、服务向一线下沉,以“绣花功夫”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力量向一线集聚,织密纵横贯通“治理网”。建立领导干部“1+15+N”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21名乡级领导干部联村包户,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走访活动和谈心谈话,动态掌握社情民意和基层治理情况,梳理形成问题、责任、措施“三清单”。同时,整合农牧村党员、网格员、民兵、退役军人、生态管护员等人员力量,建成群防群治队伍,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治理网络。
资源向一线倾斜,筑牢固本强基“硬支撑”。整合平安法治办、综治中心、派出所、执法队等中心站所,全面建成“阿尔达”议事工作平台,实现社会治理事项“一门受理、集成服务”,全乡矛盾纠纷化解率高达99.7%,彰显平台集成效能。以“雪亮工程”为核心抓手,共享公安、林场等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实现重点部位、路段可视化、远程化、一体化监管,为广袤牧区装上了“智慧天眼”。同时,健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互助幸福院”等功能场所,使村级阵地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坚强堡垒。
服务向一线下沉,提升精准高效“供给力”。坚决扛牢主动创稳政治责任,深化“五治”融合治理模式,积极推广运用“阿尔达”议事工作法和“三官一师”助力平台,并将“蒙乡先锋”二维码与网格化实体化运行有机融合,深入村户征集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线索,积极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同时,组织蒙古包“茶桌议事”,集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做决策、定政策、上项目、办活动的刚性前置条件,年内评估备案重大活动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