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银蒙古族乡针对农忙时节矛盾易发、群众法治需求集中的特点,以“集中普法、送法入户、线上联动”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普法活动,让法律法规从文本走向实践,让法治观念在乡村落地生根。
集中普法接地气,法治服务更“贴心”。为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组织乡司法所干部、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集镇树荫,重点围绕农牧群众关心的土地矛盾、侵权责任、务工合同等热点问题,用身边案例“以案释法”,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利用群众避暑纳凉时机,在各村议事亭、健身器材区域开设“法治微课堂”,围绕防范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预防溺水事故责任、邻里纠纷化解等主题,普及相关法规法条,用通俗方言讲解法律“硬道理”,现场解答群众咨询问题30余个。联合乡团委、妇联、民政等工作人员,针对性开展特殊群体关爱,向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普及防溺水、交通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知识,为空巢老人群体讲解养老诈骗知识,提供赡养等法律咨询,织密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网。
送法入户暖人心,答疑解惑更“走心”。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员“第一道防线”作用,对涉农用水、土地草场边界、家庭赡养等易发纠纷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矛盾纠纷风险台账,做到早发现、早介入。组织乡综治中心、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组成普法调解小队,深入各村开展“一对一”入户服务,在因草场边界划分与邻居产生纠纷的农牧民家中,调解人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案例,现场丈量草场土地比对卫星数据、讲解政策,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在处理赡养纠纷时,调解人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为依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成功化解家庭矛盾。此外,调解人员还重点关注孤寡老人、应届毕业生、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向他们讲述了电信诈骗的类型、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诈骗常识,将法律服务精准送到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全乡累计入户普法30余次,调解各类纠纷15起,真正实现了法治服务“零距离”。
线上联动常相伴,普法模式再“升级”。白银蒙古族乡依托微信公众号打造“指尖上的普法阵地”,定期推送法律法规解读、以案释法、法治动态等普法资讯,实现了普法内容的快速传播,让法治知识以更加生动、便捷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各村微信群、村公共法律服务点,畅通线上法律咨询渠道,群众可随时就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指尖上”咨询,司法所及法律顾问及时提供专业解答和指引。围绕社会热点法律问题,以图文形式直观讲解法律要点,推送“反诈提醒”提示,通过拆解诈骗套路、发布真实案例,提醒农牧群众守护“钱袋子”。线上普法平台的搭建,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法律知识,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普法宣传格局。
下一步,白银蒙古族乡将聚焦群众需求动态调整普法内容,推动普法宣传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切实增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