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康乐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60多岁的安大爷踩着健身器械的踏板,额角渗出细密汗珠,“以前只能在房子里压压腿、伸伸腰,现在下楼就能练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浑身都舒坦。”阳光下,8组崭新的健身器械在晨露中泛着微光,老人们的笑声顺着风飘出老远。
“同志,能不能帮我看看养老金到账没?”上午九点,康隆社区“同心小屋”的门刚打开,村民赵奶奶就拿着手机走了进来。志愿者接过手机操作了一会儿,信息便出来了。“到了到了,这个月的钱一分不少。”赵奶奶脸上露出笑容,“以前查个账得去信用社,现在在家门口就办得明明白白。”小屋虽小,服务却很全:图书报纸、棋牌桌椅、雨衣雨具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农闲时大家坐一起下棋打牌聊天,遇上阴雨天还成了村民避雨歇脚的地方。建成的3座“同心小屋”像3颗贴心的纽扣,把便民服务牢牢系在各族群众生活日常里,累计服务群众超1000余人次。
这是康乐镇民生保障提升行动的生动剪影。近年来,康乐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攥紧民生“钥匙”,打开了安居乐业的幸福之门。走在康乐镇的乡间路上,变化随处可见:曾经坑洼的牧道铺上了砂石,人畜通行更顺畅;饮水管道改造升级,拧开阀门就有清澈的水流奔涌而出;家家户户门前的柴草堆被清理整齐,取而代之的是姹紫嫣红的小花坛,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整个小镇仿佛披上了一件清新雅致的新装,处处洋溢着整洁舒适的生活气息。
民生保障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明德学校里,孩子们用上了电子学生证和智慧班牌;卫生院添置了新设备,常见病在家门口就能诊治;集镇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夜晚的红石榴广场总是一片欢声笑语;全镇700余名享受城乡居民养老待遇的人员县级基础养老金,从每月135元提高到175元……据悉,今年以来,康乐镇已发放各类惠民资金2703.83万元,从草原奖补资金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一分钱都精准地落到群众手里。
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康乐镇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让幸福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结出更多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