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随着气温持续攀升,皇城镇境内水库、河道、塘坝等水域成为群众纳凉消暑的热门去处。为切实防范溺水事故发生,皇城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创新建立“宣教+巡查+关爱”三位一体防护机制,通过“家校社”协同联动、“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为青少年生命安全撑起“保护伞”。
一、织密安全网络,筑牢思想防线“第一坝”
镇人大立足山区乡镇实际,推出“五个一”暖心行动,累计走访农户80户,发放定制版《防溺水安全手册》200余份。针对牧区居住分散特点,依托“马背宣讲队”“帐篷课堂”等特色宣传形式,将安全知识送到牧民帐篷、带到田间地头。联合皇城各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绘制防溺水手抄报、编排裕固族特色安全歌谣等方式,让安全意识浸润童心。镇人大代表、肃南二中教师邰阿琪在家长会上动情地说:“咱们牧区的孩子水性好,但野泳危险更大,家长一定要当好‘安全监护人’。”
二、创新宣教模式,唱响全维立体“好声音”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贴近群众”优势,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线上依托微信群,“皇城发布”公众号等微信公众平台,精心策划“暑期安全必修课”专题栏目。创新采用“案例警示+科学科普”双轨推送模式,其中发布《溺水者的无声挣扎》《黄金救援4分钟》等多期科普短视频,建立“雨前预警+日常提醒”机制,联合镇水管所、应急办发布气象水文预警60余条,覆盖全镇手机用户。线下组建18支“村级宣讲队”,走街串巷开展“土味”宣传。宣讲员用接地气的方言,将防溺水知识讲给农牧民,让安全意识“声”入人心。此外,各村还组织“五老”志愿者成立巡逻队,对重点水域开展常态化巡查,通过“人防+技防”双重保障,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三、深化关爱服务,搭建护苗成长“安全港”
实施“三防融合”工程:一是创新“代表巡河+”模式,将每周五定为“集中巡查日”,建立“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机制,累计整改警示牌模糊、防护网破损等问题28处;二是打造“暑期安全港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红领巾暑假爱心托管班”,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实训”套餐服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如开展“防溺水情景剧表演”“安全知识抢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掌握自救技能。用暖心举措减少安全隐患。
下一步,皇城镇人大将持续深化“护苗行动”,通过代表履职“一根针”穿起防溺水“千条线”,以更严密的制度、更智慧的手段、更温暖的服务,为青少年撑起生命安全“保护伞”,全力打造平安暑期“皇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