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建温度到旅游热度:马蹄乡五举措打造景区党建“金招牌”
近年来,马蹄乡党委始终围绕“发展乡村产业,推进兴村富民”目标,在产业谋划上率先探路,在基层治理上勇闯新路,在宣传推介上主动铺路,优环境、提服务、壮产业、强治理,全力绘就百姓安居、游客流连的全域旅游新画卷,推动集镇片区央阔尔商业街、藏乡特色民宿、亲子水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走出了一条“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共富新路径。
发挥党委“头雁效应”,当好增收致富“领路人”。一是乡党委通过“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带着群众赚”的形式,带领群众改善村容村貌、转变致富观念。依托景区入口优势,全力打造景村共建型藏乡小镇,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售卖亭41座、木屋18座,动员沿街21户群众建成商业门店及民宿21座,配套修建游客休憩区4200平方米、游客步道554米、彩虹步道3200平方米,亲子水系384米及观景平台等旅游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烧烤营地、民俗体验等服务。全力推进景观风貌大提升,形成慢生活休闲观光带,吸引游客在马蹄寺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二是坚持党委领题、支部破题,精心部署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同频共振。积极盘活小集镇闲置土地、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大力探索发展全域旅游,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起来”“强起来”。通过闲置土地资源整合出租、央阔尔商业街售卖亭及小木屋、帐篷营地出租,为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0万元。
发挥党建“堡垒作用”,擅为队伍建设“定盘星”。一是因地制宜打造“四村”党群服务中心联建阵地。构建小集镇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搭建四村党员互学互促平台,打造全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样板,整合资源、汇聚合力,积极探索建立“学习联办、信息联享、工作联促、治理联抓”的“四联”机制,形成四村共同发展、群众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助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二是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共同开展党性教育、党课、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有效破解活动载体不丰富、党建资源分散等问题。同时建立活动轮值制度,采取支部书记“一次活动一轮值”或“每月主题党日一轮值”方式,联合开展党建实战活动,有效激发各党支部‘比学赶超’的积极性,促进活动高质量开展,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发挥党员“聚合力势”,画好共治共享“同心圆”。一是设立“马不停蹄”党员志愿服务先锋岗,形成“15分钟党建服务圈”由乡党委引领,乡机关党支部和四村党支部党员率先垂范,积极参与,为游客提供全天候车辆疏导、路线指引、应急救助等多元化贴心服务。显著提升了游客体验满意度,有效助力马蹄寺景区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同时,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二是党员干部勇闯新路、率先探路、主动铺路,带领群众转变致富观念。党员带头开办民宿、农家乐、牧家乐、售卖部等,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一批极具活力的新业态、新主体应运而生,“藏乡卓玛”“趣山野”等依托电商直播带货的新锐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力地推动了周边超过120户群众积极融入旅游产业链,端起了旅游致富的碗饭。实现了党员示范与群众共富的“双向奔赴”。
夯实党群“善治根基”,谱写和美乡村“新篇章”。一是发挥“网格化+铁脚板”治理优势,建立健全“乡党委-集镇片区党建联盟-村党支部-网格-党员联系户”的五级网格服务体系。将党员干部力量嵌入网格、服务融入网格,常态化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走访活动,推进信访矛盾“治重化积”贯通协同,抓早抓小、一办到底,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在家门口,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减量清淤”。二是以民事民议为切入点,紧抓群众身边的难点、堵点、关键点,围绕热点难点必说、群众疑虑必说、重大事项必说“三必说”原则,充分发挥村规明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一约三会”作用,采取“线上+线下”一站式办理方式,广泛推广使用“甘快办”、陇情E通、12345热线平台,依托“邻里小院”“马背”“帐篷”议事平台,做实擦亮“马不停蹄”调解议事品牌,为群众在家门口搭建解决纠纷、民事民议的平台,真正让乡村治理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