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镇:党建引领把方向 凝心聚力促治理
为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确保辖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今年以来,皇城镇坚持党建引领把方向,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智”为引,深挖乡村治理潜能,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打造新名片。
强化组织“核心点”,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镇党委以“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在群众中”为指引,搭建“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十户联防长”四级网格,让党组织力量渗透至每个角落。各村推行“网格化+十户联防”,党员担任联防长,开展政策宣传、治安联防、信息上报、矛盾调解等工作。各村党组织还将党员编入网格员队伍,划分责任区,收集民情民意、排查纠纷隐患,并及时介入调解,筑牢乡村治理组织根基。
依托法律“支撑点”,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组织镇司法所和派出所深入各村开展法治讲座,重点针对各村邻里纠纷、电信诈骗等问题,用大白话和本地案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普及反电诈知识,提升村民法律意识和防骗能力。大力推广应用“四级七天”调解法,四级调解组织紧密协作,依据纠纷复杂程度分级响应,严格限时七天化解矛盾,促使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快速解决,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成为乡村法治建设亮点。
选准榜样“着力点”,发挥“德治”示范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分享感人故事,引领村民崇德向善。各村修订完善“一约四会”,为村民操办红白事提供指导,节省开支,让传统习俗焕发新活力。通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评议监督村民行为,开展“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评选,引导村民之间要互尊、互爱、互助 ,和睦相处 ,共同抵制歪风陋习。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树新风,厚植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找准治理“创新点”,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坚持村民自治,完善自治组织体系,规范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村民参与乡村事务决策、管理与监督。在各类民生项目中,从规划到验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村民代表监督工程质量。鼓励村民自发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自我管理和服务,共同维护村庄和谐稳定,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