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银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着力推进综治中心、网格管理、三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基层治理手段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用法用理用情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集散地”和社会治理“桥头堡”,不断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为推动辖区平安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一)抓建设、促规范,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扎实推进乡、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整合现有办公资源,按照“六有”“八化”总体要求建成乡综治中心1个,辖区内3个村全部建设村级综治中心,严格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施“干部常驻、部门轮驻、特邀进驻、随叫随驻”机制,建立蒙汉双语矛盾纠纷调处人才库,真正做到部门联动、矛盾联调。乡级综治中心发挥“平台”作用,整合资源力量,打造集便民服务、信访接待、司法调解、心理疏导等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村级综治中心发挥“阵地”作用,以网格员为主要力量,强化矛盾纠纷排查上报制度,全方位掌握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按照“统一受理、归口分流、协调联动、集中督办”的原则,及时开展矛盾纠纷的预防、排查和化解工作,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抓网格、建机制,推进网格管理实战化。白银乡综治中心以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着力健全服务网络,整合社会资源,强化服务功能,完善工作机制,划分网格3个,配备专职网格员3名,实现网格服务管理全覆盖,同时完善“三官一师”网格制度,明确网格员“职责”“服务”“考核”三张清单,推行日巡查、周调度、月考核、季督导、年评优工作机制,督促网格员全面做好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和为民代办帮办服务等工作,以“小网格”服务“大民生”,充分发挥网格优势和特点,将网格特色服务形成长效机制落实,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切实做到了群众办事有人找、有回应、有效果,初步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三)抓创新、聚合力,推进三调对接实战化。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优化诉调、警调、访调“三调对接”多元解纷机制,依托综治中心搭建工作平台,制定对接分流、工作联络、联席会议、会商研判等制度,对各类纠纷及时分流、高效办理。将网格员、“三官一师”等网格力量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解纷和一站式诉求服务机制,乡政法委员定期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等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共同研究推进网格内相关事务及日常工作,形成相互协作、彼此监督的工作格局,全力保障社会治理提升工作有序推进。截至5月份,综治中心向派出所推送矛盾纠纷5件,派出所向综治中心推送矛盾纠纷9起,有效预防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的发生,为平安白银建设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抓数据、提效能,推进信息平台实战化。健全完善乡、村两级纵横结合的信息工作体系,构建发现、核查、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六位一体”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扎实推动平台联通、数据融通,坚持情报信息先行,使用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平台和“陇情e通”APP,通过大数据汇集警情、道路交通、信访事件、消防安全、网络舆情、矛盾纠纷等6个维度的数据,对案事件频发、高发的领域进行重点关注,依托“雪亮工程”,建成乡级标准化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中心,同时开展“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在线巡查工作机制(每天开展1次线上巡查),在实战中与“线下”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无缝对接,做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预警、上报、处理和反馈,形成矛盾纠纷数据信息从收集、上报、推送、反馈落实的闭环,实现了数据快捷流转、警情预警预知、隐患就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