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决策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肃南县各部门高度重视,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抓手,坚持制度先行,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工作实际,系统制定并不断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机制,推动信用监管工作迈入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的新阶段。
对标上级要求,构建制度框架体系。肃南县深刻领会省、市关于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政策精神和制度要求,组织各部门系统学习研究上级制度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制定《肃南县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全县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总体目标、部门职责、核心内容、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为各部门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县市场监管、人社、农业农村局等18个部门紧密结合自身监管职责和行业特点,研究制定并动态完善25项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着力构建符合肃南实际的“1+N”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体系。
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制度特色实效。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注重与产业结构特点和监管实际相结合。突出关键领域,聚焦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农业农村、医疗保障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率先制定和完善更具针对性的监管细则。并结合肃南县作为民族地区、生态功能区或特定产业聚集区的特点,在评价指标设定和监管措施应用上有所侧重,确保制度“接地气”、能落地。各项制度设计中均强调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监管结果的互认共用,为实施跨部门联合奖惩、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格局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强化制度执行,推动监管效能提升。通过多种渠道向监管对象和社会公众宣传解读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内容,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认同感,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信。加强对一线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使其准确理解制度要求,熟练掌握评价标准和差异化监管措施,提升规范执法能力。将各部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的制定完善情况、执行效果等纳入相关考核,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下一步,肃南县将继续深化制度创新与落实,不断拓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信用监管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让信用真正成为肃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名片,为构建更高水平的“信用肃南”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