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肃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6+1”主体协同共治为核心(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行政监督部门、交易中心及平台运维机构),通过多维联动、数智赋能、跨域突破、信用约束四大路径,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迈向规范化、智慧化、协同化,全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新生态。
多维监督主体联动。建立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行政监督部门、交易中心、平台运维机构为主体的全链条责任清单,明确招标计划发布、公平竞争审查、项目备案等环节监管职责,确保交易透明度与责任追溯源。推行行政监督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分工机制,由住建、交通等部门负责项目全周期监管,强化专业化分工与行业主责落实。不定期举办“公共资源交易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投标企业代表、代理公司代表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现场监督监管。
技术赋能监管升级。一是“双盲+物理隔离”评标机制。采用专用通道、通讯设备集中保管、专家随机抽取等方式,实现评标专家与招标人、代理机构全程“双盲”交互,评标区与其他区域物理隔离,杜绝信息泄露与人为干预。二是部署升级数字监控系统。实时跟踪专家轨迹并预警异常行为,结合音视频同步存证,确保评标过程透明可追溯。三是推进区块链存证与电子档案应用。将招标文件、投标响应、评标结果等关键数据上链固化,实现不可篡改的全流程存证,研发升级“云存储2.0”系统,实现项目交易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资料自动归整、视频一键截取和业务协同高效管理的智能集成档案管理模式,监管部门可随时调取交易文件、评标影像等资料,快速核查异常行为。四是规范投标人主体行为。运用串通投标预警分析系统,通过分析文件制作、标书IP地址雷同性、投标人得分异常、抱团亲密度等数据,针对疑似围标串标线索进行及时移送和处理,有效预防和打击串通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实现对围串标行为的智慧化监管。
跨区域协作突破。深化远程异地评标“1+N”多点远程异地评标模式,创建“专家随机抽取、远程分散评标、全程见证监督”的评标新模式,实现了全国评标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既解决偏远地区专家资源严重不足问题,也减少了评标环节中“熟面孔”“老关系”“评标常委”等问题。
信用数据深度应用。推行信用承诺制,交易主体签订《信用承诺书》即可入场,关联“信用中国”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建立市场主体诚信评分体系,对高信用企业开放“绿色通道”。同时加强评标专家、中介代理机构信用管理,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日志》《中介代理机构进场代理行为记录表》按月通报检查情况,并推送至市交易中心作为代理机构评星定级的主要依据。